大學畢業前從來不記帳,其原因為一個星期零用錢1000元已經夠花,雖有信用卡但一個月刷不到3次,本身也不隨便亂花錢,對於錢的控制慾還不錯,所以從未仔細去記錄金錢流向。但是開始步入社會,得開始理財,開始投資和儲蓄,以便朝向所設目標邁進。

    在使用許多記帳軟體後,去年中旬開始使用www.17saving.idv.twEXCEL,而此次的商業週刊所報導的「一本帳」中也利用此軟體來做範例。從記帳開始,也經歷了一般人剛開始記帳的迷思,要記錄多細節?記帳有何益處?如何產生我需要的分析數據?等等,而「一本帳」文章中解決許多的困惑,因此以下整理「一本帳」中的重點與大家分享,並且也加入我本身的看法,希望對你我有所幫助,讓我們一起達到「均富」和個人生涯價值目標。

 

記帳、分析和執行力

記帳無法持續的關鍵,在於你總是記了一本「流水帳」,所謂「流水帳」,就是資訊太粗略或太細瑣,而無法分析,產生價值。當每天辛苦記帳,生活卻未發生任何改變,記帳自然會半途而廢。所以記錄只是個填寫了一推數據,而數據最重要的就是在於後續的分析,藉由分析找出並瞭解忽略的部分,進而產生行為模式的改變才會有用,其說穿了,紀錄和分析只是瞭解根本原因出在哪,有效益與否仍是執行面的問題。(所以來參加HP1吧,HP也能幫助你有錢)

 

嚴格記帳後,才會開始瞭解自己消費的模式(pattern)。然而,要如何「聰明」記帳呢?其可以參考三個原則:

 

原則一:從浮動支出項目,捉出漏財源頭

支出分為兩大類:「固定支出」、「浮動支出」。

固定支出:不太可能刪減、且支出及鵝、瓶率固定。

浮動支出:可以控制的「想要」消費,要買不買都可以自己決定,金額、零率都不固定。

 

對於記帳來說,吃什麼其實不重要,最重要的是可以藉此發現外食比例是否過高,進而加以控制,所以早、中或晚餐,不管吃漢堡還是排骨飯都不重要。(但對於需要知道健康方面資訊,則吃什麼就很重要了)

 

原則二:針對不明開支在進行細分類

至於原本花費不多,或者支出穩定的項目,就可以不用記得太細。另一個記帳原則是,對於消費項目不清楚的開支,就更必須詳細記錄,才能掌握哪些是「非必要支出」。換言之,設定任何記帳細目,都應該以分析為出發點。

另一個分類秘訣是消費頻率,消費頻率高者,就不用列到太詳細;消費頻率低者就要詳細列出,這有助於幫助判斷「必要」或「想要」的消費支出。

 

原則三:定期分析各分類支出的占比

學會分類後,還要定期分析,才會讓這本帳產生價值。而記帳至少必須累積一到三個月資料,分析才會有意義。

 

以上三個原則應用後,就理論上來說就已知道如何記帳,而第二步則是:設立可量化的財務目標。要裡好一本帳,必須先有財務目標,而且是「可量化的具體目標,」才能根據此一目標,採取行動,朝夢想實現。

 

財務剛起步

一般人的支出可以分為:「必要」、「需要」和「想要」。從「先花後存」改成「先存後花」,圓夢專戶不得挪做他用,也就是到最近的銀行開戶,每個月固定提撥一定比例之金額儲蓄,並且禁止申請提款卡,增加提款的困難度,也就是「此帳戶只進不出」。(但此目標金額「實質」上未考慮到物價波動之因素)

 

目標>能力

當能力有限,就必須幫目標排序,找出最急迫的夢想,延後某些目標。而財務規劃必須是動態的,依人生階段、需求急迫性調整。可利用大小拼圖法則,假設每個目標是一副拼圖,則可根據需求的急迫性,將分成大拼圖和小拼圖,用大拼圖的概念去完成第一優先目標,再用小拼圖去拼第二目標。雖然兩個目標達成時間都會延緩,但卻可讓兩個目標有次序的前後並進。

 

將慾望排序,打破花錢迷思

面對於消費,要懂得如何「駕馭」本身的慾望,而非「禁慾」,也就是說,要與玩樂和儲蓄之間有所平衡,去取捨慾望,而非完全禁慾。每一項的消費背後都有你覺得合理的需求,然而,請記住,荷包有限,你必須從現在開始,學會排列本身的慾望偏好,進行「選擇」!

當你一直存錢,雖然滿足本身的邏輯和責任感,但內在靈魂並不滿足,「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」一書建議,唯一一個能讓多數人貫徹儲蓄計畫的辦法,就是用一個與儲蓄目的完全相反的玩樂計畫,以此慰勞我們的努力。

    在商週「一本帳」中最後的結語,唯有將這些師出有名的慾望排序,你才能取捨、選擇。只是,選擇時切記一句話:「窮人選擇現在,有錢人選擇平衡。」唯有玩樂與儲蓄平衡,你的財富計畫才能細水長流。

 

讀完商週「一本帳」後,其所寫的內容非常的實用,另外,本身認為財務健檢規劃是種保守的方式,積極的方式則應是讓錢去投資(資產或自己)、冒險等,去獲得經驗和本身能力提升,進而產生更多的收入來源。

 

推薦書籍: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、窮爸爸富爸爸、圖解會計學

資料來源:商業週刊1061期與作者本身之看法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五哥的文史探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