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上海世博看見台北館,未進去。隔了一年,在台北花博公園參觀世博台北館。若在上海世博參觀台北館,參觀後出來是上海,遙遠,想著家--台北。在台北參觀台北館,參觀後出來是台北,親近,榮耀著--台北。

晚上回到家後,在FACEBOOK打上了這樣子的訊息,看似空間交錯,在等待的時間中,最終能夠觸及。在台北成長的人,不可否認有一絲絲、一點點天龍人的氣息。

台北館在上海創下72萬參觀人次,位於在花博新生公園未來館2樓重新開館,也就是在花博很夯的新生三館中,附近有未來館、夢想館和天使生活館,而購買套票兩館聯展不到100元非常划算。


 
既然是一位旅客,有一個館命名為台北館,當然要來參觀,來了解台北如何呈現。也試著濃縮30分鐘看台北,重新認識生長的城市。

在等候進到台北館的門外,「台北案例館」五個字大大的看板迎接著旅客,似乎請我們做好心理準備迎接著認識一個繁華的城市。在看板上有五台螢幕,讓等待著的旅客,除了聊天選擇之外,可以先透過其他人的介紹來做預習。

結伴同行的人七嘴八舌。

「我幫你拍,換你,哈哈,等一下等一下,YA(手勢和聲音一起來)」這是我在等候時一直聽到重複的對話。而我卻不會厭煩的聽著,反而會心一笑,一群人互相幫忙分享著快樂,連帶著也影響周遭的人,說不定也將帶來好運。一個人的好處是可以靜靜、靜靜的感受,敏感著體會環境細微的變化,發個訊息傳遞給你,若不掌握住就會煙消雲散,就像流星穿越浩瀚的天際,專注地瞭望才不會因旁人的打擾而錯過。

「來,請排好隊伍」服務人員招集旅客們集合,並開始做些參觀提醒。

「入場參觀前先抽個球,然後…..微..卡..」被其他旅客捷足先登,而我落伍在後面,專注卻也模糊聽著服務人員講話。隊伍往前移動,我也被推著移動,聽不清楚但總可以裝懂吧。看著每一位旅客都把手伸到一個箱子中,抽出白色的球,好幾個都是如此,然後放在旁邊的箱子中,就走了進去。

「這幹嘛?也沒有怎麼樣,難道是個進場參觀的儀式?這樣太奇怪了吧,那我可不可以不要抽」心裡還沒有O.S完,就輪到我了。如同生產線的機器般,該我到了定位,手伸了出來,放入箱子,然後抽出一個球,之後放到另一個箱子。

不對!程序錯誤,生產線趕快暫停一下。
我定點駐足愣了幾秒鐘。
ㄟ..我抽到的是橘色球耶,不是白色的。

「恭喜!抽到微笑卡」服務人員微笑著對我說。
啥!?我驚~這個卡可以幹嘛?

服務人員是個可愛綁馬尾的女生,微笑對著我說話,驚喜加疑惑的眼神看著她。這是微笑卡的獎勵嗎?值得呀、值得呀。

而我繼續裝懂。

女生拿著一個微笑卡的吊牌,雙手拉開吊套,極像個擁抱的雙手為我掛上微笑卡。或許隊伍後面還有遊客,就催促著我往前走。有那麼急嗎?有點不願意地移動腳步。
 


台北館裡總共四個站,分別為101 360度3D劇院、未來光廊、未來劇院和互動體驗區。每個站利用光電科技去展現台北的樣貌和細說在台北的生活,從台北的無線網路、資源回收、生態、著名景點都一一地介紹著。隨著服務人員親切地解說,從另一個面向來認識,雖然心中的成長經驗持續地想跑出來做些對話,仍壓抑著不讓它冒出心頭,因為今天我是個遊客,初次到此地的陌生遊客。

做為一個陌生的遊客,推薦再推薦,非常值得參觀,值得走一趟去體驗。

回想起在上海世博的記憶,總抹去不掉大陸參觀者的喧嘩,甚至排隊打架的情景。在台北的台北館,總應該沒有類似的情況吧。然而,這樣的期待卻被一位實務性格的媽媽給小小破壞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五哥的文史探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