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Ipro部門主管贈送部屬各一本杜書伍所著作的新書「打造將才基因」,期許兩位優秀的部屬成為人才中的典範,而其中一位助教於11月份的季會報告上,分享此書中的兩個論點,分別為「公車理論」與「豆芽現象」,都讓聆聽的公司同仁收穫許多,也藉由此分享認識了這本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先生所撰寫,其經由長時間發表文章的累積,而集結成冊出版此書。
「好書不一定要買,但是值得珍藏」這是聆聽李飛彤老師演講上所得的一句話。因此從邏輯來推斷,必須先決條件是必須是好書,而珍藏是自己的,所以好書的定義是個人主觀所認,既然同事有這本書,當然好喜讀的我向他借來欣賞此文作。而後,在PMP的讀書會上,利用了一小段時間討論此書,而剛好有位大哥是以前杜書伍下面做事的職員,也講述了一些與杜先生的互動狀況,感覺上類似有點爆料小道消息。因此整理個人的感想與觀點,進而評論此本書籍,與大家分享之。
這本書是集結杜先生在內部所發表給職員看的文章而成,此做法是實行「觀念領導」的一個步驟,希望透過此方式把經營者的理念傳達給每一位聯強人,進一步的改革或塑造企業文化,因此書中有提及2000年後,杜先生乾脆當起「老師」,每天早上八點到九點召及幹部「上課」。在PMP讀書會時有聊到這本書時,A大哥就指著B大哥說他不會買這本書!這令我好奇的問--為什麼?原來B大哥就是當時的幹部之一,他敘述著,每天早上去第一件事就是趕快打開電腦開啟文章閱讀,開會上課時會被點名詢問是否有看文章,然後必須分享讀後心得,若無閱讀,則必須罰站。還有一次B大哥拿著報告文件進到辦公室呈交,或許杜先生不滿意,直接就把這份報告文件從辦公室丟出來,B大哥只好摸摸鼻子從地上撿起來,回去繼續努力工作。難怪B大哥對於此本書有如此的反應,在聯強工作一陣子後就離職了。本身從企業角度來看,組織經歷變革時,人才一定會淘換更新,認同組織則留下,若否則離開,組織與人彼此互相依存,抉擇後各都可以有一片天。
拿到新書簡略瞭解時,多從推薦序來認識這本書,有些書籍封面會有許多知名人士推薦詞,以表支持與認同。然而,此本書卻只有本身出版社的天下雜誌的總編集長殷允芃作推薦序,作為聯強國際總裁,並有約50萬人曾經看過聯強EMBA的文章,而卻不見其他企業人士或大學教授的推薦,甚之可惜。
本身閱讀過同樣是企業最高主管的商週發行人何飛鵬的書籍,其書籍成冊的方式也是在雜誌的專欄所集結而成,此兩本書文章的擷取有異曲同工之妙,而不自禁的從內容中所做些比較。這兩本書都以闡述觀念出發,或許二位成功人式背景不同,一個是文科,一個是理工科出身,在於文字的表達上讓讀者有不同的體會,杜先生所撰寫的內容,本身認為較偏向白話,蜻蜓點水般的表面撰述,雖然清楚明暸,卻缺乏一種引人入勝、咀嚼深入意涵的思考,或許是比較少故事性的實例,以致於閱讀起來的感受,有點像教科書,少了點實務的共鳴感。公司的同事們彼此分享這本書的讀後感,大多認為這本是好書,但總覺得閱讀起來的KEY不合,看了一半就有點難繼續看下去。
何飛鵬「自慢」文章後面都有後記以茲補充,杜書伍「打造將才基因」文章後面也有引導思考問題,這個部份很棒,可以讓讀者閱讀文章後,由問題來促進思考,進而把文章內容內化,然而,思考是需要耗腦力的,有多少人能一步步的做完這項功課,恐怕可不簡單。
以上是本身對於此書籍的個人評論,給予此書的評價為普通。當然,公司有位同事,有分享到對於此本書讓他收穫很多,可能背景不是商科畢業,因此閱讀時對他來說都很新穎,觀念的更新促動他的思考,從這點上來看,或許對於非商科背景的人較適合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