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稻埕自清末發展至今,有賴於地方人士的用心維護,並經歷不同時期的影響,留下不同風格和修復的遺跡,許多老屋建築仍風華佇立著。一群對建築文化興趣的朋友們,跟隨著擁有老屋建築修復經驗的建築師-孫啟榕老師,展開一趟三小時的大稻埕建築巡禮。大家對建築有著更深的認識,回饋說:「超滿意的,下次有類似活動請通知我。」
02 | 從迪化街北段十連棟開啟欣賞大稻埕建築之美。
主辦人施小姐於導覽活動前2個月,與TaiwanWalks台灣走讀聯繫洽詢,因已對大稻埕的文史有所了解,希望能深入認識老建築的特色與歷史。
TaiwanWalks台灣走讀接到此導覽客製化案子,即針對客戶的需求,進行思考和安排適當的導覽老師。然而,建築本身常反映建造時期的氛圍,導覽者應對大稻埕歷史脈絡有所了解,且大稻埕有些老屋正在修建,也有許多不同風格的老屋,若擁有老屋建築修復經驗的導覽者是最棒的。另外,參加的聽眾是對建築有興趣的一般上班族,得需解說較白話且深入淺出的方式來帶領,才得以聽得懂,尋覓TaiwanWalks台灣走讀所配合的導覽老師群,最後榮幸地邀請到對老建築深厚感情的孫啟榕老師,為這群優質的朋友們進行導覽分享。
03 | 對面是知名的老屋「稻舍」,看著其立面建築,介紹拱和Key Stone。
本預計在稻舍Rise & Shine集合,碰巧舉辦品米的活動,調整到稻舍對面的亭仔腳集合,也剛好有桌椅讓大家可先休息。發放無線導覽耳機,向大家簡介TaiwanWalks台灣走讀後,隨即介紹導覽者孫啟榕老師為大家今日的帶領。
04 | 好學的聽眾向孫老師不斷地請教交流,小團體客製化就有這好處。
除了提供無線導覽耳機之外,TaiwanWalks台灣走讀也為大家提供此次導覽的講義,並藉由IPAD看著老照片今昔比較同步說明。
集合所在的地方稱為「十連棟」,顧名思義,這以前有十家店面在此經營,現在可是百年的立面騎樓。孫老師從此開始導覽分享,大家也同步認真地拿出筆和紙,有些朋友也拿起相機記錄所介紹的每一磚、每一瓦,都有著曾經被刻畫的故事,藉由導覽者一一地呈現。
05| 深入地解紹磚和磚之間的黏合,為何是凸出來的?
稻舍Rise & Shine是一間曾經營米行的商店,延續其歷史背景,現做為推廣台灣稻米的文化空間,是一棟擁有百年的歷史建物,當然不能錯過。扶著木製階梯而上到二樓,不時還發出重力擠壓的摩擦聲,環繞老屋空間,現代設施和老房子感覺卻有些不融合。原來是建築法規的規範,紅磚壁牆旁有著鋼骨,木樑中間有個煙霧偵測器。也從稻舍二樓觀察對面的十連棟,可了解古蹟保存的觀念演進的過程,其百年立面保留而後方拆除蓋起新大樓。
06 | 大家都聚精會神地聆聽,專業看細節和門道,這是一般導覽所不會說到的。
07 | 孫老師說:「建築要在陽光之下去塑造它的表情」
紅磚一層一層的疊,中間鋪上黏著劑,但從沒想過磚疊過程是有高度限制!以為一直疊一直疊蓋起整棟屋子,但無想過中間的黏著劑會不會因為磚的重量而擠壓溢出,所以一般堆疊至100多公分高就得先停止,等候黏著劑固定了,再繼續推疊。孫老師不說還沒有想到呢,真的是內行看門道,外行看熱鬧。
08 | 柱子間的人群。
09 | 左右兩邊房子的退讓的空間,就是原本要拓寬迪化街的寬度!
迪化街本來要被拓寬的,當時的觀念是路寬就有車流,有車流就有人潮,人潮來了錢就來了,還好經過討論和爭取後,沒有這樣做。現在才有這些老屋建築,讓後代的我們能夠真實地接觸,感受先人的生活樣貌。
「團圓」是一對年輕夫妻所經營的空間,常帶許多藝術家到亞洲各地去擺攤,可說是亞洲最大的擺攤集團。話說, TaiwanWalks台灣走讀的周季五老師兩年前的浪漫求婚,也是在後棟的二樓進行,隨著時間的累進,老屋的豐富故事也不斷的累積。孫老師在團圓內熱情地分享經營者小麥如何經營空間、如何與周邊鄰居互動,漸漸地融入大稻埕的生活,都有許多可學習之處。經由孫老師大力的推廣團圓的好物品,施小姐購買了紅酒冰淇淋請大家,在這夏日的午後消消暑。好吃嗎?這是團圓的特別冰淇淋,有機會一定要來試試看。
10 | 新舊的十三構面磚剛好成為對比,老師所指的面磚是新裝潢上的。
11 |
十三構面磚是1930年代所流行的面磚,在迪化街上一棟建築的柱子可看見此磚之新和舊的對比,尤其從柱子轉折的邊緣上可發現施工者的細膩。在後來裝修的面磚轉折角上,會發現是斷裂的排列,也就是說十三構面到了轉角處就變成少於13構面。觀察入微,若沒有建築專業的孫老師帶領,大概只會匆匆忽視而過。
12 | 大家在玩藝工廠的後方稍作休息,孫老師依舊用心地侃侃而談。
南街,也就是霞海城隍廟一帶,是最熱鬧大家常去的地方,因此,導覽路程以中北街、北街和甘州街為主。穿過玩藝工廠來到後方的廣場,還記得前兩三年前常常這有許多藝術展示,然而換了經營團隊後,就已消失許久。來到URS的地點,身為擔任URS評審老師之一的孫老師分享對於URS的看法,講述URS的種種發展故事,同時大家也在此慢慢享用在「團圓」買的冰淇淋休息一下。穿過玩藝工廠後,離開了迪化街上,往甘州街前進。
甘州街上有大稻埕教會和李宅,翻閱IPAD內的老照片,眼見的新建築和舊照片對照,又有許多故事可以說了。尤其是李宅,提到台灣茶葉的發展史一定會提及到李春生,此棟就是李家後代居住的大樓。
13 | 在導覽終點陳天來故居前,感謝孫老師深度又有趣的大稻埕建築之美分享。
壓軸的建築為陳天來故居,這可是當時的水岸第一排,看著這棟美麗的洋樓,此趟導覽也接近尾聲,在此與辛勞的孫老師一同合照,留下導覽的回憶。
14 | 導覽結束後,施小姐一行人將到知貳茶館用餐,但有人需先離開,趕緊拍張照留念。
施小姐晚上已預訂大稻埕知名的創意料理-知貳茶館,大夥人將沿途往回走到十連棟,相信走了三個小時的路程,晚餐將會大快朵頣。在陳天來故居前,孫老師有提及鹽館,剛好回程會經過,同行的周季五老師帶著大家前往鹽館,加碼導覽行程,讓大家聆聽鹽館的故事。是個收穫滿滿的知性午後。
延伸資訊:
TaiwanWalks 官網 www.taiwanwalks.com
TaiwanWalks 粉絲團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taiwanwalks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