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分鐘精華版

 

大愛電視台的人文講堂在聖誕節當日,播出李乾朗老師的分享「城門城門幾丈高」,趁這周末假期泡杯茶飲,風和日麗天氣不出門待在家中,寫寫文案、看看書,經由fb網友轉貼看到李老師的影片,當然休息片刻來聆聽大師薰陶,書香時光不失一種悠閒之逸。

 

短短24分鐘(精華版),以北門為主軸展開跨越三時代的變化故事,在節目尾聲李老師提及,假如北門有眼睛的話,看著城牆、中華商場、北門高架橋建起又拆下,它見證每個時期的價值觀。雖然台北城的北門在中國或台灣的城門中,不是最雄偉最華麗的最大的,但它所累積的豐富故事和至上地位,其重要性非凡。且2017年的元宵燈節,北市府也將在此舉辦,北門想必將再次受到全國注目,然而希望別把北門當作聖誕樹,掛上一串串的霓虹燈或投影繽紛顏色在其上,只需夜晚中用簡單的燈光點亮北門的故事,讓民眾知道北門、了解北門,對文化資產有所關心,而非煙火式的好看。題外話,北門附近的商店已經有伴手禮店、咖啡店、小商店等已陸續開幕,還有著名的控肉飯也漲了10元來到110元的價位,大家都等待搶商機了。

 

回頭來,看完李老師的「城門城門幾丈高」內容,也勾勒起幾個問題,與前輩、老師等大家討論討論,也麻煩協助解解疑惑。

 

1.台北城不能說是最後一個城,是倒數第二個,澎湖的馬公城是最後一個。

談及到排名順序,因為是可以數的出來的,事實無庸置疑,只是要了解前後文定義的範圍,若只是抓重點就會難免有所偏誤。若加個前提台灣本島,那就可以說台北城是最後一個城了,若以台澎金馬來說,當然就是馬公城了。根據文獻資料,澎湖馬公城,築城工事於光緒十三年十二月(188812月左右)動工,於光緒十五年十月(18891011月左右)完工,而台北城是18821884年完成的。有人會說那原本台中要興建的省城呢?有預計要蓋拉,但還沒蓋完日本政府就來殖民了,然後就被日人給GG了。還沒完成的城可以納入排名清單嗎?這個就看如何所定義了,了解前因後果和過程,讀歷史以讓讀者有所啟發,我認為比較有意義啦。

 

另外,還有問題的是「台北城是中國依據風水蓋的最後一個城。」有些書籍內容是這樣子寫,但有人有提出異議(參見http://www.hi-on.org.tw/bulletins.jsp?b_ID=147171),所以在導覽時不會說此句,而到底是不是中國依據風水蓋的最後一個城呢?有三個關鍵字,範圍是中國、依據是風水,最後一個城,我想若用心地要解答或認證此句話,應該可以寫一篇文章了,有待有研究的人可以協助解惑。

 

2.煤炭、樟腦和茶是三大特產,所以北部比南部重要,所以台北就取代了台南。

大概礙於時間的關係,所以李老師濃縮簡短的說明為何台北取代台南,其實還有其他相關因素,包含地理位置、政治等,但產業的確佔了很大的一部分。

 

3.陳法放下竹梯給日本將領,讓日本兵爬上來。

維基百科中的台北城,有寫到「放下竹梯打開城門,日軍於是輕易進了臺北城」但未講到如李老師那麼細節,又查閱《台灣紀事(上)(下)》一書,書中提及「北門城外的一位愚婦陳法和她的次子合力搬來竹梯,架於城壁上,讓日軍攀登越牆,開啟城門,於是日軍排門闖入,驅散少數守兵,幾乎是在兵不血刃下佔領台北城。」所以,的確是由日本兵上城門後到城內把門給打開。只是陳法為何要這樣做呢?倘若,站上城牆上跟日本兵說「等等,Stand by一下,我開門。」然後陳法再把門打開就好啦。雖然這樣的想像有點好笑,但為何不這樣做?但不管如何,反正日軍幾乎不費一兵一卒,就進城開始了統治台灣。

 

4.日軍進北門後的路是博愛路。

分享中李老師刊出一張投影片,其是「台灣鎮定」油畫,單純地來看這張圖和實際的場景比對,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隊伍的確是沿著博愛路入城。只是,「台灣鎮定」油畫是能久親王從北門進入台北城的「想像畫面」,怎麼可能當初日軍進城時,剛好有個畫家就在那邊等候,然後開始作畫。(資料可參閱http://jaungyoungming-club.blogspot.tw/2015/06/blog-post_7.html)

從城外透過北門門口往城內看,其街道是撫台街也就是現在的延平南路,道路的底就是巡撫衙門官署所在,所以理應日軍是由延平南路進入到巡撫衙門才是。所以正確來講,是博愛路還是延平南路呢?而油畫中沿路上的建築物是否也是想像,還是真實呈現?這兩個問題,得請教有研究的人士協助解惑了。

 

台灣鎮定油畫

<台灣鎮定>油畫,取自網路圖片

 

 

 看城門內-01

從城門看進去是延平南路

 

5.吊城,去大稻埕飲酒作歡太晚回城的人付點手續費進城的方式。

農曆5/15是霞海城隍廟的慶典,的確是有吊城這回事。只是,發生時期是清末還是日據時期?台北城完整存在約不到30年,約1905年左右,日人就把城牆給拆得差不多了,而北門上什麼時候才沒有衛兵的呢?目前我還沒找到相關文獻有紀載說明,這也得請教有研究的人士協助解惑了。

 

6.樵時日圖書館館長,告知日本政府其他城門要保留。

講述到西門被日人拆掉後,為了保護其他城門留下,許多書籍都會提及山樵此人,真的是許多書,包含相關現在出版講城門的書。找尋相關資料,有人提出異議(參見http://www.hi-on.org.tw/bulletins.jsp?b_ID=147171),山樵是1927年才來到台灣的,而他是爭取臺北城的四個城門列為國定史蹟。爭取列為國定古蹟和請益保留城門是兩回事,不知為何講著、寫著就流傳山樵保護其他城門而不致被拆除,或許不知道哪一本書一開始寫錯了或沒說清楚,訛以傳訛錯置了此事情。不知最早哪一本書或研究報告,指出樵時日圖書館館長,告知日本政府其他城門要保留的呢?

 

以上六個討論問題,期待對歷史有研究的前輩、老師協助解惑和討論,感謝。

 

**另有講堂完整版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FPRjTs6UGHo&list=PLYfJOvcvKb2QjQj04mx4Y9R0MmIq4wAv9&index=1

 

 

TaiwanWalks 台灣走讀」是「品旅遊」交流平台下的導覽品牌,以「分享、啟發、深度遊」為核心理念,引領大家深入台灣各地,散步認識美好台灣的歷史街區、生態環境。

 

<N台北城。從北門入城趣> 每月的第四個星期日早上  http://www.taiwanwalks.com/personal_con.php?id=33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五哥的文史探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