舒適的午後,一群中央大學客家語系學生在課程的安排下走訪大稻埕。帶隊的許雲菁助教告知規劃上希望以「文創」和「創業」為主軸,經過聯絡洽詢,我們參訪四家熱情又新穎的店家,都誠摯地分享在地經營和自家特色。大多學生們都是初踏大稻埕,整趟過程吸睛又深度,導覽後大家的回饋:「學到很多!而且真的很好玩~」
好友曾定均是邊境實驗室的負責人,4月初得知央大許助教將安排學生來趟大稻埕,則二話不說推薦「台灣走讀」做導覽規劃,搭起「台灣走讀」與央大客家語系的知性橋樑。經過幾次的溝通並了解需求,希望以「文創」和「創業」為主軸,讓學生們了解台北老街區的經營,故安排稻舍、李亭香、岩究所和台灣料理研習所等四家特色店家做參訪,與店家深度交流。每間店家各有特色和故事,兩小時實在意猶未盡,所以走訪的範圍只在迪化街北段,知名的霞海城隍廟就留給同學們下次蒞臨大稻埕的動機。
稻舍由葉守倫負責人親自分享,尤其是在老屋經營層面道出許多挑戰,但做的是很有意義的事情。李亭香的服務人員帶我們上店鋪二樓的教學教室,並介紹特色糕餅和近期活動,不只是享用好吃的糕餅,在親子同樂下更認識我們的傳統。一樓的店舖擁有許多美味的糕餅,一定要多停留五分鐘,讓同學們買些伴手禮,同時也促進大稻埕的經濟發展。
在大稻埕也能夠攀岩!是真的,同學們進入迪化街上「岩究所」才眼見為憑。由工作人員冠能帶領我們上樓,原本就是挑高的二樓改修為攀岩牆,我們坐在防護軟墊上聽著冠能分享為何會在大稻埕成立岩究所、攀岩這項運動在台灣的發展、與在地如何連結和串聯等。最後我們一起在館內合照留影,大稻埕的屋內有攀岩場實在太特別了,一位同學這樣說。
「台灣料理研習所」與「岩究所」都是今年(2018)新展店的商家,劉店長為我們介紹台灣料理及為何在此成立。而我們進入台灣料理研究所即看到隔著玻璃後的精緻廚藝教室,裡面正有四位法國人正在學習小籠包呢。當同學拿手機拍照時,熱情的外國友人同時也拿起專屬個人手工小籠包讓大家拍照。
大稻埕公園內,我們圍著李臨秋雕像做今午導覽行程的結尾。我們看大稻埕店家在地經營的智慧,也看到接地氣的重要性,而非看到人潮多就想強硬插旗,則是無法永續經營的。最後,謝謝無私分享的店家們,謝謝許助教用心的安排,期待因為有趟的導覽,感受到大稻埕的魅力,再次再次地走訪。
照片來源:部分照片由許助教拍攝,提供導覽紀錄使用。
**更多精彩的導覽活動請參閱台灣走讀TawianWalks官網 www.taiwanwalks.com。每月的第二個星期六走訪大稻埕、每個月的第四個星期日走訪台北城,由本人親自導覽走訪台北老街區。(詳細導覽資訊,依照活動網頁內容。)